红色警戒4冲突世界(红色警戒四人大战)
作者|Deky
一
接受我采访的那段时间,“毛驴”很忙。
因为他参与制作的游戏,要发售了。
这是一款没有抽卡,没有强化,没有氪金的单机游戏。
在提到这事儿的时候,他显得小心翼翼,似乎十分不好意思,很含蓄地发过来了一个链接,希望我能关注一下。并再三叮嘱我,不要透露这款游戏的名称。
我答应了。
当然“毛驴”的“忙”,也不只是因为游戏开发者必修的“996”式工作节奏。
至少我找到他的时候,他还在为前一天《歧路旅人》(曾译作《八方旅人》)的最终关卡太长而显得有些无奈:“玩的时间太长,要死了”。
“毛驴”也是一位普通玩家。
他另外一个不为人知的身份,便是臭名昭著的“LOL VS DOTA”贴吧的管理者。
作为近十年“刀撸战争”中,国内骂战火力最凶猛、最扭曲的网络社区的前管理者,“毛驴”见证了DOTA社区与《英雄联盟》社区之间从和平到决裂,最终成为过去几年里游戏界鄙视链里最粗大的一根。
这场战争自上而下,一切缘起于十年前。
曾经和谐的玩家社区因商业化问题,在十年前被割裂成了两个群体,拥护原作者的社区与资本力量正面交锋的战火,从国外烧进了国内。
如果说主机阵营的战争参与方还算势均力敌,那这场战斗,在初期DOTA方几乎是毫无胜算的:《英雄联盟》是一家商业公司运营的商业项目,而DOTA只是一种《魔兽争霸3》上的自定义玩法模式,素材还属于暴雪。
暴雪、拳头、以及姗姗来迟的V社,成为了这场战争的顶层,为了“DOTA”版权对簿公堂,而战争的底层,就是以玩家群体之间网络暴力用语互相问候的形式呈现。
这样的故事,我们已经在游戏界见得太多,大多数是胳膊扭不过大腿,资本最终获得了胜利,而战争就会早早收场——毕竟历史不会由失败者来书写,而胜利者也会忍不住把自己的黑点涂抹干净。
然而,版权案在庭外和解后,DOTA被V社收下,也升级成了新的商业项目。
于是乎,这场只剩下了玩家社区的战争,又不知不觉进行了十年。
二
“LOL VS DOTA”贴吧,与国内别的游戏社区相比,画风并不太相同。
这个贴吧像极了游戏临近终章的时候才会开放的高等级邪恶地区——它扭曲,它黑暗,它丧心病狂,它充满戾气。在这里,你能看到网络暴力的各种展现形式,它的沉浮,忠实地记录着“刀撸战争”走势,也从侧面展现了这个已经分流的社区盘根错节的“江湖关系”。
但凡对这个贴吧有些了解的人,都会觉得“LOL VS DOTA”吧里充斥着牛鬼蛇神。
而“毛驴”,是这里的管理者之一。他是管理者中的“刀派”,而有趣的是,管理层中也有很多“撸派”。
这里并不是一个单方面由DOTA玩家批判《英雄联盟》的地方,而是双方口水战博弈对垒的战场,从这层意义上来说,这里也是最没有鄙视链的社区。
“毛驴”说,鄙视链是永远存在的,许多人在游戏上的鄙视只是一种现实因素的寄托。有时候,让彼此的鄙视链在网络上彻底展开,才会脱离鄙视链的束缚,真正去客观地审视异同,求同存异。
至于各种过激言论,完全是因发言者水平而异,有的内容还能理智地探讨玩法优劣,而大部分发言字里行间根本无法抑制住愤怒和怨恨,更像是一种情绪宣泄。
在这个贴吧加入骂战的人数不胜数,而最终积淀下来的,都是风格类似的人——这是一群愿意把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游戏中、不会被主流舆论和网络暴力导向带着走、对事物有自己判断力的人。
渐渐的,“LOL VS DOTA”吧友们的故事,开始走向了另外一个戏剧性的结尾:原本看起来整日唇枪舌剑,势不两立的吧友们却建起了QQ群。
原来一来二去,大家发现虽然彼此观点不尽相同,但是价值观相近,“臭味相投”,然后他们天天晚上开起了黑,他们甚至还用RPG Maker给这个小圈子里的人做了个角色扮演游戏,气氛十分的“友好”。
关于“相喷相爱”这事儿,“毛驴”自己也没想明白究竟是为什么:“可能经常争论的人,可以成为最了解对方的人吧。”
人,真的是一种难以捉摸的生物。
三
“毛驴”出生在一个布匹商的家庭中,也是这个家庭的第二个孩子。
他有一个哥哥,比他大十岁。
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尾巴,哥俩经历了禁令之前大陆最后的家用机风潮,红遍大江南北的“小霸王”仿制FC游戏机也被父亲搬回了家。
在“毛驴”还在上幼儿园的时候,父亲和哥哥就带着他玩“超级玛丽”(当时《超级马力欧兄弟》的另一种译名)以及“魂斗罗”这样的游戏。
不过父亲与他和哥哥约法三章,每天有着固定的游戏时长限制。
黄色塑料外壳的FC卡带,作为曾经被赶尽杀绝的目标,在遍布大街小巷的杂货店里依然苟延残喘了许多年,也成为了那时候“毛驴”的寻宝对象,渴望更多游戏的他买了不少“30游戏合一”、“999游戏合一”的盗版游戏卡带。
一张卡带塞入几十款阉割版的游戏,这算是盗版节省成本的传统了,直到网吧时代兴起,盗版游戏商们还是喜欢搞出一些诸如“红色警戒全集”这样的盗版光碟。至于他们的另外一个癖好,就是张冠李戴乱给游戏和开发商乱加编号和译名了,比如把《国家的崛起》包装成“帝国时代3”,把《冲突世界》改成“红色警戒4”。
年幼的“毛驴”也经历了这个时期,他最喜欢的FC游戏《重装机兵》,在当时打着“外星科技”的Logo,在当时这是一家做FC 游戏盗版和汉化的国内厂商。自那以后,他就开始偏好在FC上玩回合制RPG游戏,比如汉化过的《勇者斗恶龙2》。
当时登陆FC平台的,还有两部《塞尔达传说》,不过由于当时“毛驴”他能买到的盗版版本并没有翻译,他就这样与“绿帽子”擦肩而过,直到十几年后的《塞尔达传说:旷野之息》。
再后来,家用游戏机这个事物就从“毛驴”的视野里消失了,对于大部分的普通中国玩家来说,也是如此。
电脑游戏开始成为历史舞台上仅剩的主角。
四
布匹批发生意是个需要外出的体力活。为此,“毛驴”父母每天早出晚归,而这对于刚刚上了小学的“毛驴”来说,是个放飞自我的大好时机。
“蓝极速”网吧事件之后,全国各地都加强了对网吧的管理,但这仍然没有阻止哥哥会带着“毛驴”跨进网吧的大门。
当地的网吧,当时最流行的游戏是《反恐精英》,玩惯了日式回合制游戏的“毛驴”,第一次感受到与其他玩家即时互动的魅力。
那是一种与单机游戏完全不同的体验,整个游戏房间就像一场小聚会,网吧里的人们在同一个局域网,而每个游戏中角色的背后都连接着一台电脑和一位操作这台电脑的玩家,跨越空间上的隔阂,成为这场“聚会”中的一员。
“毛驴”发现自己很喜欢这样的“聚会游戏”,通过这样的游戏,可以见识到更多的人,也比你一锤子我一棍子的传统回合制游戏要爽快的多。
网吧,后来就成了哥俩常常光顾的地方。
去网吧玩游戏这事儿,终归是个“地下活动”,开明的父母虽然不会多说什么,但沉迷游戏,也是会让自己吃不了兜着走。
有一次,天色渐暗而哥哥迟迟不归,做好了晚饭的母亲左等右等不见人影,便令“毛驴”前往网吧“缉拿”哥哥。
踏进网吧大门,“毛驴”便看到“哥哥”在《魔法门之英雄无敌3》中激战正酣,被画面吸引的“毛驴”早已忘记使命,拉过一张椅子,看着哥哥继续操作手下的单位冲锋陷阵。